以共建“一带一路”助益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

2023-12-07 09:41:22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了以互联互通推进新型全球化的确定性,提供了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的底色是文明互鉴、开放合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增强各国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以开放纾发展之困

开放是构建美好世界的必然要求。今天,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剧,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的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以实际行动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到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了经济协同增长,这有赖于双方密切的贸易投资往来。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后者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

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跨越地理限制、突破文化差异、融合发展需求的开放式、全球性合作平台,并将扎扎实实地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代化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自动化港口和机场等项目的落地,助益高水平互联互通;在贸易投资方面,领域的拓宽、结构的优化、方式的创新、便利化水平的提高等,助益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在制度保障方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深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助益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形成。

以开放汇合作之力

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以及“筑墙设垒”“脱钩断链”等,都无助于营造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无助于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美国2022年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已严重扰乱国际贸易投资,甚至受到欧盟、日本、韩国等反对。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如果全球经济分化成两个贸易集团,从长远来看,将降低国际分工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溢出效应,导致全球GDP减少5%。发展中国家会因此失去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机会,难以提升劳动技能、分享科技发展红利,无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商品价格的进一步提高无疑将加剧通货膨胀。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打造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以及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基本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具体合作项目做到了原料本土化、就业本地化、标准国际化、管理全球化。例如,印尼德龙工业园采取本土化战略,就地开采镍矿石加工成镍铁坯,再就地加工成不锈钢,产品的工业附加值大幅提高,仅2021年就在印尼纳税超过30亿元人民币。同时,通过技能培训,带动本地4万余人就业,占员工总数八成以上。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涉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四方贷款,需要满足巴政府、三峡集团、IFC等多方的要求。项目方融合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形成了一套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管理体系。根植于汇集合作之力的土壤,“一带一路”项目不断开花结果。

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在开放中促合作、谋共赢,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首先,要夯实合作机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的影响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其次,要拓宽合作领域,在强化传统贸易投资领域合作之外,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国际反腐合作、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创新合作。最后,要提升合作理念,以合作成果矫正意识形态偏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开放聚创新之势

开放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全球创新发展的动力保障。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双轮驱动,而自主创新又需要开放环境。从“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中国近代“受制于人”不无与创新不足有关。中国经济要不断发展,创新就是重要的驱动力。

开放带动创新。“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项创新,正带动着科技创新。北斗系统覆盖巴基斯坦、沙特、缅甸等30余个共建国家,提供精准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风云气象卫星帮助发展中国家预测自然灾害;中国将与阿联酋等发展中国家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助力后者实现“探月”梦想。在数字创新领域,“丝路电商”朋友圈不断扩大,2022年一季度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出口增幅达92.7%。在创新平台建设上,科技部批准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整合各国学科优势,建立产学研的全面长期合作,涵盖医学、生物、农业、生态、可再生能源等诸多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创新的坚实平台基础,助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首先,夯实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等已设机构,推动构建全球发展知识网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其次,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合作领域,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使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最后,通过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底气、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开放谋共享之果

开放是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中国机遇的应有之意,是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生动体现。其中,共商是基础,共建是过程,共享是目的。共建“一带一路”是全球性倡议,不仅对所有国家开放,也愿将成果与收益同全世界共享。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倡导的国际共享模式,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近年来,中国先后同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4个国家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共识,积极搭建“1+1+1>3”的共赢模式,合作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健康医疗、国际物流、金融服务以及能源开发等。

共建“一带一路”的红利是实实在在的。例如,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的建成,为其带来每年1.5%的GDP增长,受益人口超过8000万;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的运转,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0万吨,满足500万人的用电需求;截至2022年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196个城市,带动中欧贸易双向、持续增长。在人文交流合作领域,中国迄今已在国外建设23个鲁班工坊,开设数控机床、光伏发电、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前沿专业,不断为当地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合作共建,不仅助力深化全球卫生治理合作,也促进了各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全球化向何处去?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结伴成行”,越需要互联互通。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方将考虑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亚太和全球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作者 赵磊、张晗,分别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讲师)

一带一路的意义:https://www.yidaiyilu.gov.cn/p/30208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义县信息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