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1 18:19:27
两笔未能支付的美元债票息,把碧桂园推向了舆论漩涡的中心。
公开信息显示,两只债券分别为“碧桂园4.2%N20260206”和“碧桂园4.8%N20300806”,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到期日分别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这两笔本应于8月7日支付的美元债票息,共计2250万美元,约1.62亿元,碧桂园未能按期支付。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房企,碧桂园的销售规模连续多年居行业首位。2022年,碧桂园销售额达4643亿元。有“宇宙第一房企”之称的碧桂园如今也扛不住了?消息一出,市场陷入恐慌,各种传闻甚嚣尘上。
对此,多位接近碧桂园的人士对《中国企业家》称,碧桂园确实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性压力。
不过,对于前述债务压力引发的“暴雷”传闻,有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强调,“付息还有30天宽限期,目前还不算违约或暴雷。”
碧桂园陷入流动性困境,市场并不意外。自2021年10月以来,房企在国内外的融资环境急剧恶化,市场持续低迷,已有多家房企公开违约,其中不乏旭辉、远洋等示范性房企。碧桂园是此前为数不多没有债务违约的民营房企之一,扛了近两年,如今也走到了债务违约的边缘。国外vps主机 http://www.huiyiq.com/ 国内vps主机 http://www.3il.cn/ 印刷网 http://www.tuwenyinshua.cn/ 推介网 http://www.tuijie.net/
这两天,市场最担忧的是:碧桂园会成为下一个恒大吗?对于这个问题,在业内看来,尽管都是万亿级规模房企,碧桂园与恒大并不相同。从资产负债来看,据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碧桂园总资产为1.74万亿元,总负债达1.43万亿元。其中,合同负债余额为6681.62亿,在房地产业,这是预收的购房款,对应着未完成交付的楼盘,如果将该部分剔除,碧桂园负债7667.32亿元。而同期剔除合同负债后,恒大负债为1.72万亿元。由此可见,碧桂园的负债是远远低于恒大的。
而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表示,碧桂园没有搞非理性的多元化经营,也没有恒大那么多复杂的资本运作。另外,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诸多利好信号,也给了碧桂园不同于彼时恒大的缓冲周期。
关于碧桂园的各类猜测和传闻,从7月下旬就开始了。那段时间,碧桂园股债出现异常波动,市场鹤唳风声,各方紧紧盯着碧桂园的一举一动,几乎到了不放过一个字眼的地步。
7月19日,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分两笔合计减持碧桂园服务322.79万股股份,套现2824.7万元,因减持数目巨大,被外界视为清仓式减持。彼时开始,碧桂园的债券价格连续跳水,碧桂园和碧桂园服务股价一度下跌15%~20%。
两天后,碧桂园在官方公众号上发文《碧桂园:不负重托,坚定信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称,“将扎实落实‘保安全、保交付、保资产’的三保工作”。而4个月前,碧桂园在另一篇文章里的表述是,“保安全、保交付、保资产、保信用”。很快细心人士发现,“保信用”没了,此事引发债券异常波动。
7月30日,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宣布将名下持有的20%(约6.75亿股)碧桂园服务股权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按公告披露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计算,杨惠妍此次捐赠的对应价值达64亿港元。
时间节点太过巧合,捐赠引发了外界的质疑,认为这是杨惠妍在“保全资产”。不过,据报道,此次捐赠并非临时起意,去年初杨惠妍就开始谋划捐赠事宜,由于流程复杂,一年多后才落地。
到了7月的最后一天,碧桂园再次出现股债双杀。当天,碧桂园公告称,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具体亏损额度,碧桂园并未透露,但公告中的一句话让外界大感不妙——“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过去两年里,这样的措辞常常出现在暴雷房企的公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