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的毛远新,33岁当沈阳军区政委,力排众议挽救十万余人

2023-02-16 10:37:17

销售干货分享 https://club.xiaoshouyi.com/thread-8631-1-1.html

毛远新于1941年2月14日出生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的父亲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东得知侄子出世后,亲自取名“远新”。毛远新1岁半的时候,父亲遭到反动势力杀害,他和母亲朱旦华在监狱中度过了艰难的三年半时光。直到1946年,在党中央的大力营救下,他们才重见天日,而后历经艰辛回到延安。毛泽东对侄子一直很疼爱,将他带在自己身边上学。

由于出身特殊,毛远新高中还未毕业就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哈军工是50年代初苏联帮助我国建立的尖端军事学科最高学府,不少中央领导干部的子女都在该院读书。毕业后,毛远新面临着工作上的选择。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毛泽东提起侄子分配去向,对他说:“年轻人不吃苦怎么行?不了解工人,不了解农民,不了解士兵,怎么行?你从军事学院毕业,应该当兵去!”就这样,哈军工按照主席的指示,将毛远新分配到空军部队。从此以后,他在仕途上一路顺风。

1974年1月20日,毛新远被军委任命为沈阳军区空军政委,一个月后出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那一年,他刚满33岁。从1974年开始,辽宁营口、海城一带接连发生多次小地震。在此之前,科学家就发现华北地区连发的邢台地震、河间地震、渤海地震依次向东北发展。对此,许多地质学家都担心辽南地区有发生地震的可能。经辽宁省政府决定,1974年下半年全省建立了2273个群测点,4000多人参与地震监测工作。事实证明,这一担心不是杞人忧天。到了1975年初,辽宁地区的小震越来越频繁,且震级逐渐升高。

省地震办不断将地震情况上报,引起了辽宁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务书记李伯秋披挂上阵,负责抗震工作。1975年2月4日早上,省委办公厅主任向李伯秋和毛远新汇报: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震级在5到6级之间。李伯秋立刻和毛远新商定,向营口、海城群众发出预警。毛远新认为应该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地震预告。李伯秋有所迟疑:“电台一播,就相当于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到时候大地震没来,岂不是闹了一个大笑话。”

毛远新说:“关键要让百姓离开不坚固的房子,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东北的寒冬,室外温度可达零下十几度,如果地震不来,老百姓长时间呆在室外很有可能被冻伤甚至冻死。而且一旦发出地震预报,势必会造成社会恐慌,影响工业生产。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省委决定预报要发,但要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当天下午两点,海城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出动,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2月4日19点36分,海城果然发生了7.3级的强烈地震。

据当时居住在海城马风镇的王玲回忆,当年的2月4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的小年。当天下午5点多,她正在为学校聚餐做准备,结果接到通知说“晚上有大地震”,要求她们立刻下村挨家挨户地通知村民离开房子。王玲走到一户妇女家时,刚说完要地震了,大地就开始颤抖,屋外闪光不断,尘土满天。她和那名妇女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刚跑出门房子就在强震中化为了废墟。灾情比预估的还严重,大量房屋倒塌。街道上挤满了人,所有空闲的地方都被人们自建的各式各样的简易帐篷占满。

救灾部队迅速到达展开救援,毛远新也赶赴灾区组织救灾工作。据事后统计,此次地震造成100多万间房屋倒塌,10000多人受伤,1300余人死亡。据估计,如果当时省委没有发出地震预报,死亡人数将接近10万人。这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来之不易,这是成百上千的地震监测者昼夜不停的工作换来的。而毛远新当初力排众议做出的的群众撤离决定,拯救了10万余人的生命。1975年9月底,毛远新路过北京时看望了毛泽东,向他汇报了海城地震的情况。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却说:“发了预报,我更紧张,如果大地震不来,反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那我就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柄,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

由此可见,辽宁省领导人当时能够顶住压力,做出决策,并非易事。虽然毛远新后来因为错误被军事法庭判处了17年有期徒刑,但他的这一贡献不应当被磨灭。1975年的海城地震预报,开创了预报7级以上大地震的先例,但是直到今天,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性难题。防震抗灾四个字,应当永远铭刻在所有国人心中。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义县信息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