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恒君与针刀医学 ——专访著名中医骨伤专家针刀医学 第一传承人葛恒君教授

2022-10-19 16:26:11

葛恒君与针刀医学

——专访著名中医骨伤专家针刀医学

第一传承人葛恒君教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每年有数以万计 的病人通过中医治疗,调理得到康复。他们匠心的中医情怀、点亮无 数绝望的灯塔;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奋勇拼搏,为国家发 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是新时代的 “追梦人”和践行者。专题报道中国针刀医学第一传人葛恒君教授,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

葛恒君个人简介:

葛恒君,男: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

职称:中医主任医师,世中联针刀专业技术标准审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原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针刀医学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专委员会研究员,民

革北京市教抖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受聘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北京世华针刀中医医院院长, 巜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巜针刀医学临床研究》研究生教材副主编等职务。

志存高远 师徒情系“小针刀”

针刀医学奠基人朱汉章教授桃李遍天下,其弟子、再传弟子不下30 万,但亲传嫡系者只有四人,而最早且与朱汉章教授形影相随的

唯有葛恒君一人。如今,在针刀医学界,地无分南北,人无论长幼, 大家都称呼葛恒君为“大师兄”。

葛恒君自幼酷爱祖国医学,崇拜敬仰古代医家华佗、扁鹊等历代名医治,在高中毕业前就自学汤头歌诀、幼酷爰中医医院、针灸大全等中医基础理论,在某一年暑假中用针灸疗法抢救了一名落水儿童和一中暑老人,还用中草药、针灸治好了老母亲的关节痛和头痛病, 虽未入医门,但在苏北地方小镇已小有名气。

苏北小镇沭阳还有一位小人物,时称“小神仙”,久病成医,自幼酷爱中医自学成才,亦即后来名震杏林的一代医学宗师的朱汉章教授。

有一篇题为“针刀医学第一传承人的 30 年”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朱、葛师徒二人从相识、相知到共图事业的过程。而这一切一切的起因就在于一枚小小的“小针刀”。

1976 年毕业后,葛恒君分配到江苏沭阳镇医院工作,拜朱汉章为师学习中医骨伤。那时的朱汉章在该镇医院业已小有名声,血气方刚且又鹤立独行,他用还在勾思研究中的 9 号注射针,为因受外伤而导致手指无法伸直的木匠老汉恢复了正常生理功能,为常年遭受颈椎病痛折磨的裁缝大婶解除了痛苦。这种新的尝试虽然疗效显著,但也遭到同行的排斥与讥讽,这种起源于草根阶层的新生事物,在萌芽阶段通常难登大雅之堂。朱汉章深切体会到他的创新在当时的体制内是很难获得支持的,但他凭其多年的行医经验,凭其对中华传统医学思想的反思,他的创新需要传承、需要发扬广大,于是他将眼光投向了体

制外,一个毫无历史束缚、易于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的到来,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从而结束了他单兵作战的困局。1977 年,受到改进型 9 号注射针可对患者病痛部位粘连.疤痕进行松解、剥离而产生奇效的启示,一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针刀”治疗器械,在朱、葛师徒二人的共同研制下诞生了。

(图为朱汉章与葛恒君一起研究探讨针刀医学理论)     1978 年,葛恒君调到沭城镇东关大街圩东卫生院推广“小针刀”,与朱汉

章所在的沭城镇中医院东西呼应,初创中的“小针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朱、葛师徒二人共同临床实践中,得以改进,得到完善。伟大的中国针刀事业,凭借朱、葛师徒二人之力在苏北小镇完成了第一次布局。

“小针刀”既是一种新的治疗工具,更是一种创新的理论与治疗方法。朱汉章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医学功底和对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加上葛恒君在临床的实践创造性的发挥,于是将传统中医针灸的“针”和西医手术用的“刀”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指导下的器械,创造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因其疗效显著而备受推崇,在 80 年代的一篇题为“小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闻报道迅速地将“小针刀”的影响推向江苏全省。1978 年“小针刀”被江苏省卫生厅列入重点科研课题;1984 年通过江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鉴定,“小针刀疗法”诞生;1985 年,“南京金陵中医骨伤科医院” 在玄武湖畔挂牌,朱汉章任院长,葛恒君任业务副院长,与此同时, 田磊、施晓阳、葛恒清相继投入朱汉章门下。

(图为朱汉章手与四大弟子葛恒君、田磊、施晓阳、葛恒清在南

京合影)

伟大的中国针刀事业,在朱汉章及其“针刀四大金刚”的亲力亲为下,在江苏南京完成了第二次布局。

神奇的“小针刀”治疗技术在南京得到了全面发挥。

医院开张营业 3 个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就诊患者就超过 2000 人,

100 张床位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面对满满的住院患者,朱汉章对葛恒君说:“恒君,凭我们的小针刀技术,挣大钱成富翁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挣钱,小针刀技术可能就成了独门绝技,全国患者这么多,我们怎么也治不过来呀,应该将小针刀技术普及,让更过的人掌握小针刀技术。”

于是,1987 年,“小针刀疗法”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开始向全国

推广,第一期南京“小针刀”培训班开班。截止到 2010 年,全国性

的正规针刀医学培训班超过 1000 期,针刀学员达 15 万人。后来的实践证明,朱、葛师徒二人的这一决策是富有远见的,她为“针刀医学”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朱、葛二人失去的仅仅是成为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的个人发财机会,而他们得到的却是针刀事业的广阔天空乃至杏林史书上浓浓的一笔。

这一切的一切,在于一枚小小的“小针刀”;这一切的一切,在

于朱、葛二人对“小针刀”的“情”。

十年一剑 “小针刀”闯出一条医学新路

1993 年,与本篇文章有关系的三个人先调到首都北京。朱汉章应原国家中医局副局长、现世中联秘书长李振吉的邀请来到北京,

(图为葛恒君教授为美国针刀学生做示教)

并与 1994 年在昌平县城组建长城医院;葛恒君则在市区北京城建医院开设针刀治疗中心,大力广针刀治疗技术和理念;本文作者于这年秋天考入外交学院研究生,亲历见证了“小针刀疗法”到“针刀医学”

的发展全过程。

1993 年--中国中华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现称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成立,朱汉章教授出任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全国小针刀疗法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 辽宁省大连市针刀医学会成立。

1994 年--全国首届针刀医学师资培训班在北京举办;全国第

30-33 届针刀医学培训班在北京举办。

1995 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学校成立,朱汉章教授任

校长;全国第 34-46 届针刀医学培训班在北京及南京举办。

1996 年--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

交流大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全国第 47-64 届针刀医学培训班在北京和西安等地举办。

1997 年--全国第 65-80 届针刀医学培训班在北京和南京举办。

1998 年--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黑龙江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针刀医学会成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召开首届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

1999 年--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迄今为止,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已经召开了极具影响力的七届国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和三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朱汉章等专著《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葛恒君担任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朝阳京华医院院长,开展针刀医学研究与临床治疗。

2001 年--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第五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暨第二届换届选举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朱汉章连任主任委员,葛恒君任常委;江西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二届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国际行星命名局为表彰朱汉章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将宇宙中小犬星座一颗星(经纬 7hl9m36s 赤纬 11.l4’)命名为“朱汉章星”。

2002 年--朱汉章专著《针刀医学原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朱汉章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 葛恒君筹办北京针刀总医院。

2003 年,是朱、葛二人京城 10 年奋斗开花结果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由葛恒君等出资注册的北京针刀总医院在严峻的非典情势下,在北京昌平沙河镇挂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朱汉章担任名誉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葛恒君担任院长。北京针刀总医院的成立,标志朱、葛二人 20 多年的“游击战”宣告结束,在众多针刀界同仁

的共同努力下,针刀事业进行了第三次布局,形成了以老师朱汉章为首主攻针刀科研、教学,弟子葛恒君为首主攻针刀临床,以北京为中心,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整体格局。此后,“小针刀”在朱、葛师徒等带领了步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2003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国内 27 所知名大学 29 名著名专家参加“针刀疗法的临床研究”的课题鉴定会,将“小针刀疗法” 界定为一门新学科—针刀医学。2004 年,由朱汉章担任首席的科研课题葛恒君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针刀医学的原创性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与会著名医学专家(包括四名中、西医院士)一致通过决议,认为“该针刀医学在理论、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是在诊疗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值得推广应用”,朱汉章、葛恒君等获得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这一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朱

汉章教授出任第一届会长,葛恒君担任常委,2010 年任常务副会长、执行会长。。

截止到 2010 年,全国有 27 个省市成立了针刀医学分会,除中

国大陆外,世界上还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成立了针刀医学会,全世界针刀从业人员超过30 万。

小小的中国“小针刀”,终于在以朱汉章、葛恒君师徒为首的针刀界同仁们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团结奋进中,闯出了一条医学新路, 国际原创,世界领先。

(下图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范教材)

(图为葛恒君教授为针刀学员做示教) 送别恩师 接过针刀医学大旗

葛恒君有一双灵敏的手,这双手深得朱汉章的真传,30 年来累计治疗颈肩腰腿痛、关节骨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针刀适应症患者不下十万人次,总有效率 98%,治愈率 86%。

来自世界各地进京拜葛恒君为师学习针刀技术的辽宁一退休少将军医,在观看葛恒君针刀临床操作后,深有感触地说:“今天看了葛老师的针刀手法,才知道在朱老师之后,什么是真正的针刀”。

(图为葛恒君教授与全国针刀学生示教合影)

葛恒君的这双手,如果只是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那他最多仅仅是一名艺术精湛的名医。但葛恒君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要用这双手画出针刀医学新的蓝图,再创针刀另一个辉煌。

2003 年葛恒君主持北京针刀总医院后,深感医院先天条件不足, 简陋的硬件实施,偏僻的地理环境,与针刀医学创始人的光环很不匹配,他要建一座集针刀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培训、国际交流的一流针刀医学中心基地,他的想法与老师朱汉章不谋而合。2006 年初, 一份由时任《新财经》杂志主编葛成策划的商业计划书得到投资方的认可;是年夏,投资方代表进入北京针刀总医院……

筹划中国乃至世界针刀医学中心基地的进展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针刀医学奠基人朱汉章教授于2006 年 10 月在山西长治的讲台上猝然去世,在全国乃至世界针刀

界沉痛悼念朱汉章之际,作为朱汉章亲传第一大弟子、针刀事情亲密助手的葛恒君抹去泪水,受命担当起朱汉章治丧办公室主任的重任, 带领针刀界的师弟师妹们与热心支持针刀事业的社会各界领导、友人共一千多人,在北京为朱汉章举行隆重的送别仪式,并召开朱汉章教授追思会,悼念一代宗师。第二年清明节前夕,由葛恒君提议的、纪念朱汉章教授“五个一工程”之一的“朱汉章纪念陵园”,在葛恒君的号召并带头募捐下,在北京十三陵水库畔落成,庄严肃穆的陵园大门两侧刻写朱汉章教授的座右铭--“让世界了解针刀医学,让针刀医学走向世界”,昭示和激励针刀后学们要为针刀事业继续奋斗。

(图为座落北京万寿山腰修建朱汉章教授陵园)

朱汉章的不幸辞世,是针刀医学界的重大损失,业已勃勃生机的针刀事业在此画上了大大的“问”号,但以朱汉章教授为首开创的针刀医学事业不能、也不应该就此停滞。

2007 年 7 月 7 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举行换届选举, 中华中医药学会鉴于葛恒君在针刀医学事业创立、创新与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下文认定为葛恒君为中国针刀医学第一传承人,同日, 葛恒君当选为新一届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至此,跟随恩师朱汉章 30 年如一日、不显山不漏水、一直默默支持恩师朱汉章共创针刀事业的葛恒君,从众人的视线中走向了前台,临危受命,接过了针刀医学大旗的历史重任。

朱汉章生前有两大遗愿,一是建立中国乃至世界的针刀医学中心基地,二是将针刀医学纳入国家主流医疗和教育体系,让世界了解针刀医学,让针刀医学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2008 年,一所建筑面积超过 4000 平方米、全国首家以“针刀”命名的中医医院---北京世华针刀中医医院,在京城东三环十里河商业区落成。这所设有 100 张床位,集针刀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培训为一体,以针刀为特色的中医医院,是葛恒君在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而创立的,她为葛恒君实现恩师朱汉章生前的第一个遗愿、为完成伟大的中国针刀事业的第三次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汉章教授的第二个遗愿,则要葛恒君与针刀医学界同仁们继续努力……

继往开来 针刀医学建立临床诊疗标准

朱汉章先生生前有两个心愿,即针刀医学医疗准入和教育准入,

这两项准入的前提条件是针刀医学首先要建立自身的临床诊疗标准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义县信息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