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1 11:36:15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各种主义横行的世纪,当时的社会主义就有8种。胡适是英美式自由主义的灵魂人物,他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把民国思想界的论战推上了一个高潮。胡适始终都坚持任何的社会改良都是一点一滴进行的,绝对没有一步到位,且即使一步到位后也不存在就不再变化的主义。
胡适的自由主义,在各种主义争雄中,是意识形态色彩最为淡漠的一种。这种主义,强调理性、独立、怀疑精神、自由、民主、程序。但在火与刀的20世纪中国,这种主义毫无立足之地。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空前的民族危亡意识开始抬头,民族主义成为中心。激进、盲目、流血、牺牲开始占据社会主流。
这时,胡适的自由主义地位极其尴尬,他不像其他主义能够横扫一切,涤荡社会一切尘埃,任何人都会被卷入其中,且不能避免。胡适的自由主义缺少鼓噪性,难以激起当时人们的情绪。但是胡适的自由主义中所倡导的理性和独立,在激进主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后,我们回头再看胡适,依然佩服胡适的远见、冷静、预见。在每一个迷失的路口,胡适都曾提醒过;在每一个面临挑战的时刻,胡适都曾顽强抵抗和守护过。但当时,胡适的背影是孤独的且不被人理解。
胡适在20世纪中国的各种思潮中,他是最温和的,但历史证明,他也是最坚定的。他选择的路且终生都在力行的自由主义,始终没有动摇过。当时希特勒的入主下的德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得同是胡适自由主义阵营中的丁文江、吴景超、蒋廷黻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开始对自由主义发生动摇。但是胡适始终没有动摇过且坚持一生。
胡适在当时是极具复杂的国情下所作出的选择:较之革命,他力行改良;较之激进,他力行渐进;较之鼓噪,他力行理性;较之群体之上,他力行个人主义;较之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他力行做世界公民;较之向东再向东,他力行向西;较之保守,他力行变革,较之思想一元,他力行思想多元;较之仇恨,他力行宽容;较之自由,他力行容忍;较之个人崇拜,他力行怀疑精神。
胡适的这种独立性,贯穿他的一生。他不仅对当时的国民政府保持着他的独立,也对大众保持独立,较之前者,对大众保持独立,个人名誉必然受损,还会被当时的人扣上各种大帽子,但胡适始终不以大众之是为是,不以大众之非为非,在纷乱的中国时事前,始终保持着他独立、冷静、思考与判断。所以这样的胡适,在政府和大众之间,必然都不会受欢迎。
他的这种独立性,也给他带来一辈子的非议。在国民政府中,胡适一辈子都在被蒋介石政府所批判,即使到了台湾,国民政府甚至将失败归咎于胡适所倡导的自由思想;在传统文化阵营中,胡适所遭受的批判是最大、最多,他的整理国故和全盘西化,让传统阵营中的老夫子们视为仇敌,但是也正是胡适与传统知识分子之间的论战,使得人们正视传统文化的力量;有意思的是,同时自由主义阵营中的知识分子,对胡适也没有停止过绞杀,如殷海光,胡适是自由主义者,但在殷海光眼中,胡适还是一个保守者,他嫌胡适对国民政府批评的太过于软弱。
通观胡适,他是一个不自由时代中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保守时代中的改良主义者。一个混乱时代的理想主义者,一辈子都在孤独的前行,即使不为当时人所理解甚至误解和谩骂,但他一辈子都在保持着他朋友式的微笑。
任何事情,如果向前看,可能会看不清,但是事情往后看,却是异常地清楚和明了。即使胡适被小部分人所认可,但不影响人们会成为胡适那样的人。
上述图片皆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