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19:18:01
电影超能一家人成本多少 https://www.touzitop.com/ysxm/456.html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财经智库》《财贸经济》副主编)
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审计厅(局)公布的《关于202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表明,地方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既有资金闲置问题,又有超进度拨付问题,还有违规发放工资问题。上述审计报告主要是针对2021年的情况,但审计报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从成因上看,短期内并不容易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可能带到2022年,从而形成如今地方专项债资金使用的问题。专项债资金的恰当使用,关系到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如何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如何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保证积极财政政策积极作为,必须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面对三重压力,面对俄乌冲突和疫情散发的超预期因素,中国经济承受的压力超乎想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有人主张提高专项债限额,用更多的专项债来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面对经济的复杂局面,主张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不对地方专项债运行中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那么一味地主张加大专项债发行规模,提高专项债限额,只会带来“大水漫灌”,而不会对高质量发展有真正的帮助。
在地方专项债资金使用并不理想的条件下,2022年地方专项债3.65万亿元,与2021年持平,规模不可谓不大。问题的关键是把资金用出去,让项目真正启动起来,形成真正的实物投资量。专项债资金闲置,无法形成需求;专项债资金超进度拨付,说明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说明真正的投资进度不及正常要求;用于违规发放工资,更是偏离地方专项债的发行的初衷。
地方债资金使用中的问题,意味着地方债项目不能按照原先计划的进行下去,这样,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就会打折扣。相关问题只有作更深入的分析,并找到对策,专项债资金使用的效果才可能达到。从以上所述的审计报告来看,项目用地是一大制约因素。征地、拆迁等遇到的问题,都会在项目供地上表现出来。我们可能会进一步问,为什么没有土地,就有了项目?事实上,这是项目准备不够充分的结果。眼下,一些地方征地、拆迁遇到资金短缺问题,更是让土地供应困难重重。如何设法盘活资产,尽快供地,当是专项债项目启动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专项债资金使用中的问题,不能仅仅从政府体系内部寻找解决方案,而且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政府和市场作用更加协调,从而得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审计报告看,有的专项债项目,遇到环评问题,无法启动;有的遇到规划问题,同样无法启动。环保红线碰不得,否则生态文明建设受影响。规划也有类似问题。或许有空间的是,原先的规划还不够完善,有优化余地。那么通过规划优化,项目启动或有一定的空间。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划优化可能,那么地方就应该尽早考虑项目的调整问题,让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这是一条即使不想走也得走的路。当然,这么做,还得符合预算法的要求。
这些地方审计报告点出了专项债资金使用中的问题。面对问题,不是去推卸责任,而是要积极面对。对这些复杂问题,理应从头梳理,通过层层剖析,才可能找到应对之策。也唯有如此,积极财政政策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